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汉台:让传统技艺“触手可及”

2025-10-24 陕西-汉中-汉台区
所在地区: 陕西-汉中-汉台区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4日
建设快讯正文

    10月14日,走进汉台区吴基庄的汉中簧石弓艺有限公司,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木香与胶香。省级非遗“传统弓箭制作技艺”传承人李飞正俯身案前,专注打磨一把即将完工的“秦竹木弓”。    

    “弓身用的是秦岭原生桑柞木,弓梢是巴山毛竹,就连粘合材料鱼鳔胶,也是按古法三熬三晾制成,牛筋、生漆全是天然原料。”他一边用工具微调弓弦张力,一边向记者细数工艺,“从选材、制坯到上漆、绷弦,三十多道工序,道道都得耐住性子,这是老祖宗传下的‘时间密码’。”如今,李飞不仅让濒临失传的“簧石弓箭”技艺重焕生机,更将其打造成区域知名品牌,让这项古老工艺在当代市场中真正“活”了起来。

    在汉台,像“传统弓箭制作技艺”这样扎根历史、融入当下的非遗项目并非个例。“从省级的‘张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艺’,到市级的‘周家大辣椒制作技艺’‘汉中锦缎织造技艺’,再到贴近百姓生活的区级项目,每一项都是汉台历史的鲜活延续。”汉台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刘艳介绍,目前该区已构建起省、市、区三级非遗名录体系,涵盖代表性项目34项,通过系统性记录、抢救性保护和生产性传承,为非遗技艺搭建起坚实的“传承舞台”。

    非遗的“活态传承”,离不开与大众的“亲密接触”。在宗营镇的社火表演现场,5岁男孩童童的反应,正是非遗“圈粉”年轻群体的生动缩影。“妈妈,那个踩高跷的叔叔好威风!”当震天的锣鼓声迎面扑来,童童下意识地抓紧了妈妈的衣角,转眼又被舞狮人俏皮地眨眼逗得前仰后合。带孩子首次体验社火表演的市民张女士惊喜不已:“本想带他见识下民间艺术,没想到孩子这么入迷,表演结束还拉着我问‘什么时候还能再看,我也想学舞狮子!’!”

    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为汉台非遗活动的“日常画面”。今年以来,汉台区围绕重要节点与特色文旅IP,已举办非遗特色活动20场——春节期间的“龙腾狮舞”非遗集市上,糖画、剪纸摊位前人头攒动;油菜花季的非遗文创展中,融合传统纹样的手工艺品成为游客“新宠”;“熊猫市集”里,非遗美食与传统技艺展演相映成趣。

    “让非遗走出‘深闺’,成为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愿意学的‘身边事’,才能为传承培育最好的土壤。”汉台区非遗保护中心活动策划负责人说。传承的“接力棒”,更要交到年轻人手中。在东塔小学的非遗课堂上,孩子们正跟着李飞学习制作简易弓箭。传承人特意简化了复杂工序,引导孩子们动手粘弓柄、缠线加固、包皮料美化。“你看这孩子,刚教完缠线的手法,他就能自己琢磨着调整力度,小手虽小,专注力一点不差。”李飞笑着指向正在认真操作的学生。

    目前,汉台区已常态化推进“非遗进校园”,全区已有13所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服务学生超6000人次。“我们正在推动所有非遗项目成立专项工作室,下一步将重点打造‘非遗传承青苗计划’,建立青少年非遗传承基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热爱并接过技艺的‘接力棒’。”刘艳透露。

    从李飞手中凝聚匠心的传统弓箭,到气势恢宏的宗营社火;从非遗集市上的热闹场景,到校园里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如今的汉台区,正着力构建“保护+传承+产业化”三位一体的非遗发展体系。通过实施“青苗计划”培育新生力量、打造“汉台非遗”区域品牌提升影响力、拓展线上线下市场拓宽变现渠道,让一项项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传统技艺,真正在新时代的沃土中扎根、开花,走出一条“活态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公开通用来源 end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