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内蒙古-- | 发布日期: | 2025年10月29日 |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发布的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13日,全区秋粮收获6644.4万亩,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产区,内蒙古每年秋收时节都会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在玉米、马铃薯等主粮作物成熟收割关键阶段时段,霜冻等灾害易直接导致作物减产,严重影响农户收成;另一方面,当地产量预估能力不足,易出现仓容不足、收购资金缺位等问题,扰乱粮食收储秩序。
对此,内蒙古气象部门依托智慧农业气象技术持续开展科研攻关,其成果应用于霜冻预警和产量预测领域,初步取得实效。
霜冻预警 分田定级助力精准抢收
内蒙古广袤农田的作物种类多样,不同作物对霜冻的耐受程度不同,且地域广阔,耕地种类复杂,霜冻预警难度大。
为解决这些问题,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技术团队运用智能网格预报数据,深度融合耕地分布、卫星遥感、作物生育情况、农情调查等多源资料,针对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不同作物,构建起省级1千米,盟市、旗县75米精度的霜冻风险预报图,并将其集成到智慧农业气象基础云平台,让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体系更智能、更实用。
进入作物灌浆、成熟等秋收关键期后,智慧农业气象基础云平台会根据天气变化,滚动制作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霜冻风险预警网格产品。预警信息通过“天勤智慧农气”手机端、气象和农业农村部门官方微信等发布,把预警信息提前送到广大农户手中,为粮食抢收争取了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减少了霜冻造成的损失,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产量预测 智能算法预判收储需求
为提供精准的粮食产量数据、助力收储部门实现资源精细化调配,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构建玉米、马铃薯产量预报模型,为全区主要粮食产量预报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依托产量预报模型,可提前核查全区粮库可用仓容,提前落实秋收粮食收购所需的贷款资金,同时指导粮食收购企业按需配齐称重、检测、运输等设备,确保粮食收割后“粮到手、仓能存、款能付”,切实保障“种粮卖得出”。
内蒙古气象部门通过智慧农业气象技术的落地应用,把科技力量融入农业生产和粮食管理的关键环节,不仅让农业气象服务更贴合农户和部门的实际需求,也实现了秋收防灾减损与粮食收储管理的高效衔接,夯实丰收的“底气”。
(作者:李云逸 刘霞霞?责任编辑:张林)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