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地区: | 上海-- | 发布日期: | 2025年10月29日 |
中国气象局昨天在京发布了人工智能气象服务系统“风和”。通过自主设计、集中攻关,“风和”显著提升智慧气象服务能力,具备数据融合复用、人机实时交互、工具智能调用等功能。它的发布,代表我国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智能”体现在何处?打开“风和”小程序或网页版,输入与天气、气象服务相关的问题,即可自动获取答案。从科普问答、天气查询、风险预警建议,到与天气密切关联的交通、旅游、健康、物流、能源等多个场景,“风和”均可提供基于智能分析的个性化建议。例如,在自驾游场景中,“风和”可化身旅游顾问,为从上海自驾前往白洋淀的家庭,自动推送“雷暴时段避开高速积水路段+备选室内景点”的组合建议,并实现顺畅沟通。
“风和”档案
“风和”拥有气象知识中心、模型广场、气象AI工具箱、智能体工厂、评估实验室等五大模块,并具备气象服务需求理解、气象服务内容生成、气象推理与决策、气象工具调用等四大核心能力。
在设计理念上,“风和”独创“1+1+N”技术框架:
“1”个基座模型,深度融合通用模型与专业气象知识,通过5500亿tokens(1个token≈1.6个汉字)的气象领域增量预训练,实现对气象标准、灾害机理的准确理解;
“1”个智能体开发平台,打通数据接口、工具链与场景化服务,让模型能实时调用人工智能临近预报系统“风雷”、人工智能全球中短期预报系统“风清”等气象数据;
“N”个智能体服务场景,则针对公众、行业等服务场景,开发出具备专项推理能力的场景应用智能体。
“风和”出炉背后是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从建立千亿级大规模气象服务语料库,到利用基于LoRA(一种用于微调大语言模型的低秩适应技术)的气象服务知识增训和场景微调技术,再到基于人类反馈机制强化学习(RLHF)的深度推理技术,面向气象服务场景的多智能体协同技术等等,“风和”得以提升需求理解能力、场景适应能力,可完成对复杂气象服务任务的自主规划与执行,保障运行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原标题:气象服务系统“风和”有多智能?一文了解)
(来源:央视新闻?作者:吴薇?责任编辑:郭曼如)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