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会员咨询热线:4000-156-001

记者观察丨金融气象如何更好“协同增效” 推进会提出的“金点子”接地气

2025-10-31 --
所在地区: --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建设快讯正文

在全球气候风险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气象要素打造金融领域的“优质资产”,构建兼顾保险、信贷、证券期货等多维需求的金融气象服务体系?

10月30日,中国气象局召开金融气象服务工作推进会,气象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央企、院校和金融机构代表深入交流探讨,为金融气象更好“协同增效”提供诸多接地气“金点子”。

交流伊始,参会人员用不同的视角,阐释了气象要素对不同领域经济活动的相关影响:财产保险的风险管理高度依赖气象信息,电力交易和农业生产受气温波动影响明显……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大家一致认为,推动金融与气象合作潜力巨大、正当其时;金融气象协同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2024年,中国气象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各地探索开展金融气象业务发展提供新思路。近一年的时间,各地区、各单位因地制宜,探索打造各具特色的“气象*金融”服务模式,从开展企业气象灾害风险和气候友好度识别,完善“气候贷”评价方法,到地方推出首个挂钩金融气象指数的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成效显著。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与会者积极分享了思考与体会,从不同角度提出很多务实建议。金融部门的ESG评级(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与气象数据结合,将发挥更大的用途和效能;建立气候友好型企业认定、上市公司及重点企业ESG气候信息披露等技术和产品指标体系,共同构建自主的气候压力测试模型,提高绿色金融气象服务能力;有序拓展金融气象指数应用场景,加快天气衍生品上市可行性研究,创新气候风险管理工具;强化以场景应用为导向,一体推进业务布局、技术创新、能力支撑、保障机制等金融气象服务体系建设;面对气候变化挑战,更加关注风险与机遇的双重把握……

在金融气象迸发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一些短板也在逐渐显现。针对气象金融复合型人才短缺、部门协同机制尚不健全、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等,会议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一体推进金融气象教育科技人才建设,促进交叉学科建设,持续强化研究团队建设,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等各方力量培养更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统筹气象、金融系统专业化力量和系统性合作,将金融气象服务“串珠成链”,探索成体系的标准化合作服务方式。

人民对安全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金融气象服务工作努力的方向。会议提出的广泛意见和建议,将转化为支持金融气象服务发展的有效举措,让金融气象服务发展既有蓬勃活力,又具秩序与韧性。

(作者:文科 邵洋 责任编辑:苏杰西)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