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多重困难挑战,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正视差距不回避、迎难而上不退缩、克难攻坚不松劲,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呈现“高开低走、艰难爬坡、逐步回升”的态势。
	根据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前三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4:22.5:56.1。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蔬菜药材扩种增产。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8%,增加值增长3.3%。
	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1.62万亩,增长2.3%,产量12.82万吨,增长4.0%;药材类播种面积10.38万亩,增长2.5%,产量3.53万吨,增长3.6%。
	二、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支柱产业涨跌互现。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较上半年增加18个百分点。
	从支柱产业看。全县六大支柱及特色工业增加值整体下降10.2%,呈“三升四降”态势。其中,生物医药增长6.1倍,装备制造增长83.7%,新型材料增长25.5%,清洁能源下降1.1%,纺织服装下降10.2%,富硒食品下降28.8%,特色工业(工艺品和玩具制造企业)下降53.6%。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 ,投资结构“两升一降”。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1.1、7.7、0.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5倍,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7%。
	分领域看。社会资本投资增长36.2%,民间投资增长37.5%,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25.3%,工业投资增长3.0%。
	四、消费动能持续释放,商品零售多点开花。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4%。
	商品零售拉动有力。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7%、35.4%、24.3%,通讯器材类增长1.4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8.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1.8%,家具类增长38.1%,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22.2%。
	五、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民生保障力度不减。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8%。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3.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6.1%。其中,教育支出增长4.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0.7%。
	六、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收窄。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6元,增长6.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84元,增长5.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5元,增长6.4%。城乡收入比由上年2.08:1缩小至2.06:1,共同富裕步伐加快。
	下阶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以更大决心提振发展信心,聚焦长板强优势、瞄准短板补弱项,聚力抓好工业提质、招商突破、消费提振等关键环节,以钉钉子精神持续用力稳根基、保目标,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