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社田村的石板路上,村支书宋建华揣着“民情小本”叩开第(略)户家门:(略)
一、念好“走”字诀,脚步勤叩门,民意“全兜住”
晨光熹微时,网格员黄善仁的胶鞋已沾满晨露,他正在田间向劳作的村民询问灌溉水渠修缮进度;暮色四合时,妇联主席郭常英坐在朱大姐的院门前,倾听家庭矛盾的细枝末节。
图片附件
社田村将全村划分为3个网格,(略)名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入户小分队”,实行“晨访田头、午问灶头、夜坐床头”的“三头走访法”,确保“农忙时不误工、闲暇时不漏户”。为避免走访流于形式,村里制定民情“蓝黄红”三色台账,蓝色记录水电维修等即办事项;黄色标注低保申请等限期事项;红色标记林地纠纷等复杂问题;每色台账附走访照片、群众签字和办结时限,每周在村公示栏“晾晒”。3月中旬,独居老人陈大爷在夜间走访中提及“自来水管道有破裂”,包户干部次日便带着水电维修师傅上门排查,更换管道解决问题。“干部比子女来得还勤,心里热乎!”陈大爷逢人便夸。截至目前,全村累计记录民生诉求(略)条,解决率达(略)%,村民切实感受到“诉求有回应、问题能解决”。
二、念好“解”字诀,纠纷不过夜,化解“在当下”
4月7日晚,村民老任因菜地界限问题与邻居发生争执,村综治专干刘爱平接到电话后,带着卷尺打着手电筒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先丈量菜地尺寸,再耐心听取双方诉求,结合实地情况细致分析,经过2个多小时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当晚划定界限。“白天大家忙农活,干部就晚上来,矛盾不隔夜,睡觉都踏实!”老任说。
图片附件
社田村建立“即时响应”机制:(略)
三、念好“宣”字诀,政策入民心,共识“聚起来”
4月中旬,入户小分队在走访中发现多名村民对“养老保险缴费”政策不是很清楚,次日便组织“老楠树下说事会”,邀请乡社保专干现场答疑,用方言讲解政策并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册。
图片附件
社田村将“宣”字诀融入日常走访,依托“老楠树”载体,以百年古树“根文化”为切入点,打造“老楠树下说事点”,张贴“村规民约”和“事事帮”便民服务信息,定期组织村民围坐树下,用“大白话”讲解医保、社保、养老等政策,用“家乡话”宣传反邪教、防诈骗等知识,让村民在闲谈中增进理解,形成共识。今年以来,依托“老楠树下说事点”,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略)余场,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略)余条。社田村村民遇事先找法、有话好好说的氛围日益浓厚,干群在“共学共议”中凝聚起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
四、念好“暖”字诀,回访验成效,服务“不断档”
“刘大叔,您申请的临时救助金到账了吗?”每周四,社田村“两委”干部都会带着“回访清单”,对已办结事项“回头看”。
图片附件
社田村建立“走访—办理—回访”的闭环管理机制,针对每一项群众诉求实施“销号管理”,细致核查问题解决是否彻底,群众满意度如何,以及是否存在问题反弹的风险。逐项登记在册,对“解决不彻底”的启动“二次办理”,对“群众有疑虑”的上门再解释。如今,社田村一季度群众满意度同比上升(略)%,信访数量同比下降(略)%,村民生活愈发和谐,邻里关系更加融洽。
村支书宋建华常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