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人都不会同意!”(略)月4日上午,五丰镇某村的农家院坝里,争吵声冲破了乡村的宁静。卫家兄弟为入户路通行、房屋周边排水问题剑拔弩张,家属们也你一言我一语地加入争执,面红耳赤间,这场横跨十五年的家庭矛盾,已然走到爆发边缘。
矛盾深植,“新路”未通“心路”。卫家四兄弟,其中老大、老三、老四房屋紧邻,老四的房子处在最内侧,日常出行必须经过老大、老三的门前——单是这“必经之路”,早年就已引发过数次不快。为彻底解决通行难题,去年卫老四主动出资,在老大、老三同意让出部分土地后,终于新修了一条入户路。可这条实实在在的“新路”,却没能打通兄弟间淤堵多年的“心路”:(略)
情理法融合,一线调解破僵局。接到村民反映后,五丰司法所人民调解员第一时间联合派出所民警、村干部赶赴现场。可刚一到场,双方就因情绪激动吵作一团,你指责我“自私”,我埋怨你“记仇”,调解刚开个头就陷入了僵局。眼看场面要失控,调解员当即改用“背靠背”调解法,先把兄弟三人分开,逐个耐心沟通。对卫老大,先肯定他去年让出土地修路人情味重,再摆事实讲清老三的水井未设围挡污水容易流进造成污染,让他明白“顾自家也得顾邻里”;对卫老三,先认真听他吐槽排水不畅的困扰,认可他的委屈,再慢慢引导他理解老四想硬化道路也是为了大家方便,更劝说老四换位思考,主动提出调整道路边缘、疏通排水沟;对卫老四,则温和点出他过往处理邻里事时“少了点商量”的问题,反复念叨“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强调“让一步”比“争输赢”更重要。
图片附件
?四个多小时里,调解员在三人的屋子间来回穿梭,既要算“通行便利账”“安全责任账”,更要算“亲情账”。摆《民法典》里关于相邻权的规定,让大家明白“怎么做事不违法”;讲村里和睦家庭的例子,让大家想起“兄弟同心的好处”;提小时候一起帮家里干活的往事,让大家念起“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分”。在法律的约束、道理的说服、亲情的感召下,兄弟紧绷的脸慢慢松了下来,最终三人当场达成一致,压在兄弟心头十五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
这场纠纷的成功调解,是五丰镇基层社会治理“接地气、有温度”的生动体现——面对家长里短的复杂矛盾,不搞“一刀切”,而是沉到一线听诉求、用“情、理、法”找解法,既守住法律底线,又讲透人情事理。如今,卫家兄弟的入户路即将硬化,这条路不仅能让卫老四的出行更顺畅,更重新连通了兄弟间久违的亲情,让曾经剑拔弩张的一家人,又找回了“兄弟间互相帮衬”的暖意。
下一步,五丰司法所将以这起纠纷调解为契机,总结“背靠背+情理法”的调解经验,通过入户走访、集中宣讲等方式,把相邻权法律知识、邻里和睦故事送到村民家门口,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让更多乡村里的“磕磕绊绊”,都能在“讲情、说理、守法”中化解,筑牢乡村和谐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