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技术要求 1.电子鼻咽喉内窥镜: 1.1▲成像原理:(略) 1.2 配备两条软镜,插入管外径≤3.1mm,插入部有效长度≤(略)mm 1.3 视场角≥(略)°。 1.4景深:(略) 1.5 插入管软管前端弯曲角度:(略) 1.6 弯角手轮上应有操作方向U、D标记,角度把手调节至D处时,弯曲部向下弯曲,角度把手调节至U处时,弯曲部向上弯曲。 ▲1.7操作手柄具有≥3个具备独立电子功能的按键。 1.7.1 操作手柄上按键可控制大小屏切换功能; 1.7.2 操作手柄上按键可控制拍照录像功能,可在图像冻结或录像的同时进行拍照; 1.7.3 操作手柄上按键可控制图像冻结和解冻功能,提升病灶部位诊断精确度。 1.7.4 配专用图像处理器,可以根据图像处理器实现按键自定义功能,实现电子放大,蓝色调节等功能。 1.8 分辨率:(略) 1.9 照度:(略) 1.(略) 色温:(略) 1.(略) 照明光源和观察视场的重合性:(略) 1.(略) 有效光度率:(略) 1.(略) 操作部防水等级:(略) ▲1.(略) 消毒灭菌无需ETO帽、NT阀,无需更换配件。 ▲1.(略)连接方式:(略) 2.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 2.1前后面板及各功能键标示清晰,各开关、功能键操作应方便、灵活、有效、可靠。 2.2 控制面板尺寸:(略) 2.3 显示功能:(略) 2.4 高清视频信号输出分辨率:(略) 2.5 具有DVI、SDI、CVBS三种高清信号输出方式,输出接口各2个,共6路输出。 2.6 图像比例:(略) 2.7 TV输出制式:(略) 2.8 具有CVBS、AHD信号输入接口。 2.9 内置菜单功能,可手动设置亮度、画面形状切换、图像回放等功能。 2.(略) 具有至少3种输出图像形状可选。 2.(略) 自动增益控制(AGC)功能:(略) 2.(略) 蓝色调节功能:(略) 2.(略) 轮廓增强功能:(略) ▲2.(略) 具有平均测光、峰值测光模式。 2.(略) 亮度调节:(略) 2.(略) 对比度调节功能:(略) 2.(略) 电子放大功能:(略) 2.(略) 通过操作部功能按键即可实现:(略) ▲2.(略) 可通过自定义按键功能,设置操作部功能按键实现拍照/录像、图像冻结/释放、画面大小、蓝色调节、自动增益控制、轮廓增强功能、对比度调节、测光模式、电子放大等功能。本条款所述参数内容应体现于产品说明书之中。 2.(略) 存储功能:(略) 2.(略)不低于(略)×(略)高分辨率的图片与录像文件。 2.(略) 用户访问控制:(略) ▲2.(略)可兼容同品牌电子胸腔内窥镜、支气管镜、鼻咽喉镜、上消化道镜使用。 ▲3配备电子鼻咽喉软镜同品牌冷光源一台。 3.1冷光源屏幕尺寸≥4.0英寸,主控光源与气泵。 |